作者:賴志雯/2018-2019年芬蘭長期志工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在芬蘭的時間過得飛快, 一瞬間就已經四個月了,想起出發前的一切迷惘與擔心。
還記得搭飛機的當天早上醒來時在床上落淚,對著自己說︰「真的要離開家鄉去那麼遙遠的地方嗎?」到現在每天在宿舍醒來,看著外面的雪景都會覺得像夢一般「我真的在芬蘭了」!
芬蘭生活從抵達時的 ICYE Arrival camp(期初營)開始,為期近兩個禮拜的營隊,與各國志工們一起上課一起玩耍一起討論一起桑拿(芬蘭的文化之一,類似台灣的「烤箱」)。原本很擔心語言問題,因為發音不同常雞同鴨講,轉念一想:微笑就是全世界的語言,只要勇敢跨出一步,就會發現沒那麼難!(芬蘭文真的很難…)
營隊結束那天,每個人輪流講感言擁抱,我還很丟臉的哭了….. 30個從不同國家來的志工,這幾天像是家人一樣每天陪伴彼此,真的很捨不得….
期初營介紹臺灣時,現場的大家都很感興趣。
結交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
結束營隊後,進入服務單位展開一年的志工生活。我的服務單位是位於Joutseno的folk high school(中文譯作「民眾高等學校」),對象以高中畢業後,對未來還很迷惘年輕人為主。學生的年齡差距很大,16歲到60歲都有!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新奇的學校體制。
我的工作除了協助老師、辦公室、廚房與清潔外,最具挑戰性的是每週一堂的中文課。一開始想,中文是我的母語,教中文應該不會很難吧!後來才發現,教學跟母語是完全不一樣的啊!很幸運的是我嫂嫂就是中文老師,詢問一些資訊。但因為沒有課本,大部分還是得要靠自己完成教材與教學。
當然在教課中也發生一些令人挫敗的事情,像是這裡學生的過於自由,或者有學生因為中文太難而放棄等等…. 但,當學生們能幾近標準的念出數字與回答問題時,真的讓人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終於懂當老師的辛苦了!)
與中文課學生合照。
除了中文課與一些學校雜事外,我也和學生們一起上課,比如芬蘭語課、英文課,認識了俄羅斯、尼泊爾和巴西學生。學校各類活動也非常有趣,比如十月底的萬聖節,學生設計鬼屋關卡好玩又刺激,讓我感受到與台灣學生不同的文化與氣氛。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某次週四週會,我當了台灣推廣大使,意外發現外國人對台灣文化的興趣遠勝過食物與風景!
在芬蘭遇到的同學對台灣原住民文化、圖騰都很興趣。
到了芬蘭,我開始了人生第一次自己住,住在學校宿舍,和室友共用廁所,享有自己的小天地!在宿舍,偶爾與學生們打牌,分享各國食物,一開始很不習慣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因為不愛芬蘭食物(笑),晚餐要自煮,沒想到四個月的訓練,我這個「小媽寶」居然能煮出一桌台灣菜跟朋友分享。回想剛到宿舍眼眶泛淚向志工訴苦,想到那通電話都覺得很好笑!(哈)
我和巴西、尼泊爾學生約了每週一次的國家食物分享日
出發到芬蘭前,找了不少和芬蘭有關的文章讀,文章提到,芬蘭人冷漠、有距離感。和芬蘭人聊天這些話題,芬蘭人也有同感。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我卻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搭火車到服務單位時,有人幫我扛行李;在路上東張西望時,我也遇過路人詢問:「需不需要幫忙?」更不用說,我認識了幾位很好的芬蘭朋友呢!芬蘭朋友說,「要看你對人的態度。」 如同我說:「微笑是世界的語言,自己的態度也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這也我感受最深的。不過,排隊等公車的距離,常讓我搞不清楚是在等過馬路,還是等公車。(笑)
在ICYE國際志工長期計畫中,每位志工到了當地都會有一位Support Person,由當地人擔任輔導員,協助志工的日常需求。
在芬蘭已經超過四個月了,原本申請半年計畫,但我太喜歡芬蘭,決定延長為一年! 一想到八個月後,我還是得離開就開始捨不得了…. 。我很喜歡這裡的悠閒與清靜,就算到超市或公車站得走半小時以上的路程,沿途還沒什麼人…. 。我更喜歡芬蘭人的可愛和溫柔,許多和亞洲人不同的思考方式,重視內心勝過外在,當初因年齡限制選擇申請芬蘭,這一年只有我在北歐時有點傷心,現在很慶幸選擇了芬蘭。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點芬蘭語(雖然芬蘭語還是很破…)
Mun nimi on Lucky (我的名字是Lucky)
Minä olen Taiwanista (我從台灣來)
Hauska tutustua (很高興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