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ongyi/2024-2025年 芬蘭長期志工
照片由作者提供

過去的十二個月,我在芬蘭度過了一段難以忘懷的生活,這段經歷徹底改變了我對生活、文化、教育以及自己的認識。在來到芬蘭之前,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台灣的老師,希望能改變那個我覺得過度重視成績、忽略學生真正需求的教育體制。我一直想探索歐洲,住在一個與台灣截然不同的國家——不僅在文化上,也包括氣候和生活方式。芬蘭對我來說,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寒冷卻舒服的氣候、寧靜而有秩序的社會,以及一種能讓我自由探索自我的環境。

剛到芬蘭時,我的第一印象很「普通」。相比我之前在德國看到的壯麗建築和歷史氛圍,芬蘭的城市景觀似乎平淡無奇。但當我細看這裡的環境,我開始感受到它的美麗:寧靜的小路、整潔的街道、以及人們自然、冷靜的生活方式。天氣對我來說非常舒服,寒冷而清爽,我喜歡這種氣候,與台灣的炎熱截然不同。第一週,我大多在觀察周遭,熟悉環境,感受芬蘭人生活的節奏。

我的日常生活主要圍繞著學校工作。我擔任助教,協助英文、芬蘭文和瑞典文課程。每天早上八點起床,參加第一節課,通常有三到四節課,下午兩三點結束。這份工作讓我對「老師」有了全新的理解。在台灣,我曾以為教書是一份相對輕鬆的工作,但實際上站在課堂上,連續半小時與學生互動,才發現教學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創意與熱情的事。我曾夢想成為「有趣的老師」,但實際操作後,我意識到教師這份工作不僅辛苦,也需要極高的責任感。
最讓我驕傲的,是看到學生們逐漸打開心扉。剛開始時,我的班級是一群不太互動的青少年,老師甚至說這是一個「特別班」,學生之間很少交流。然而,聖誕節過後,我開始觀察到他們的改變:學生們開始聊天、分享生活點滴,逐漸形成一個有趣、活躍的社群。老師說這是因為我的影響,但我覺得自己只是陪伴與引導的一部分。看到學生們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那種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文化上,我在芬蘭幾乎沒有感到衝擊,反而覺得很自然舒適。芬蘭人尊重他人、獨立、冷靜,這些特質與我的生活偏好契合。我從未感到思鄉;寒冷和冬日的黑暗對我來說不是障礙,而是值得享受的體驗。走在雪地上,聽著鞋子踩雪的聲音,那種清脆的感覺令人愉悅。第一次看到北極光時,我震撼不已:九月時我曾看到微弱的光,但一到一月,整片天空綠色光芒閃耀,壯觀而夢幻,成為我人生中最美的景象之一。芬蘭的室內環境也非常舒適,房子裡總有暖氣,我最喜歡坐在暖氣旁,那種溫暖和放鬆感,是我生活中最簡單卻最珍貴的享受。

在芬蘭,我也愛上了當地的食物,尤其是鮭魚湯,學校提供的各種餐點也非常美味。我喜歡偏歐洲的料理,比亞洲食物更符合我的口味。芬蘭的城市和自然景觀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無論是我居住的城市還是赫爾辛基,我都能感受到生活的舒適與秩序。整個芬蘭給了我一種「歸屬感」,這是我在台灣無法找到的。

這一年不只是學到生活技能,更教會我生命的意義、個人的價值,以及什麼是「平凡」的生活。在台灣,我的夢想和生活方式常被誤解;在芬蘭,我遇到的人和社群理解我,也給我空間去做自己。這一年,我有時間反思自己,和不同背景的人互動,也開始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曾經我以為「正常」是遵循大多數人的腳步,但在芬蘭,我學會了享受自己的步調,並找到內心的平靜。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我在芬蘭的經歷:芬蘭給了我生命的意義,教會我我是誰,也讓我學會享受平凡的自由生活。毫無疑問,我希望將來能回到芬蘭,繼續學習、成長,體驗這片帶給我如此多美好回憶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