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內容
ICYEICYE
  • 年度說明會場次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媒體迴響
    • 「非你莫屬」個人補助計畫
  • 成為國際志工
    • 6個月/12個月
      • ICYE長期志工
    • 3個月(含)以下
      • ICYE 短期志工
      • 印尼工作營
  • 接待國際志工
    • 成為工作單位
    • 成為接待家庭
    • 成為語言營志工
  • 經驗分享
    • 出國志工
    • 來台志工及語言營志工
    • 接待家庭
    • 25週年攝影展
    • 25週年特刊
  • 關於我們
    • ICYE 聯盟
    • ICYE 台灣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EN

志工分享

【觀點】我所看到的肯亞:捐二手衣物是筆好生意?

作者:羊正鈺/2012-2013年肯亞長期志工

照片由作者提供

「東非幾個你心目中所謂『需要幫助的國家』,包括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布隆迪、盧安達等國所組成的「東非國協」,已經提案要制定公約,從2019年開始禁止二手衣物鞋子通過慈善捐助或商業販賣的形式進入東非。」(參考連結:https://goo.gl/xXfwh1)

這幾年,台灣最夯的國際善舉恐怕就是「舊鞋救命」了,因為自己曾經短暫在肯亞當過9個多月的國際志工,我一直對類似的「捐助」帶著質疑,不願意說反對,但是在不清楚真實情況之下,我選擇不輕易相信。

褚士瑩說:「一個這麼顯而易見的好計畫,為什麼受捐助的國家卻想要立法禁止?」(參考連結:https://goo.gl/WTX8o2)

其實有不少朋友私下問過,以下就分享我的想法:

|非營利組織怎麼來的?

台灣人可能比較無法想像的是,我們的非營利組織,多數發起於社會上有錢、有閒的人,有的是透過宗教或教會,也有的是在退休後或是還有權力、影響力的時候,希望解決一些社會問題,而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透過比較長期、穩定的運作,達到成立宗旨。

但是,在其他地方,卻不見得如此。

以我2013年在肯亞的服務單位(那是個非營利的特教學校)為例,在當了超過三個月志工之後,我才發現校長(是一個修女)在污錢。

怎麼發現的?因為第一學期結束後,校長無預警的解雇所有的物理治療師和特教老師包含學校工友,我進一步瞭解後才知道,大多數的員工資歷都比校長(約一年)還長,而校長的工作就是帶人來看學校、對外募款,不過善款進來到底有沒有花在學校,其實學校的員工們都很清楚,所以校長在站穩自己位置後就決定把老員工都fire,反正在肯亞不怕找不到新的老師和物理治療師,新找來的薪資還可以壓更低。真是一筆好生意。

這是特例嗎?並不是,同期一起到肯亞約有30多位各國志工,後來分發到各個不同地區的非營利組織,我們大約在三四個月之後,八成以上都發現彼此的組織用不同方式污錢,這就是事實,只是你要待得夠久才可能發現。

在台灣,成立非營利組織多半是真的出自於善意,當然組織久了在傳承和運作上或許會出現瑕疵。但是在肯亞,我看到的是,在法律上兩三個人就可以跟當地政府申請成為非營利組織,之後就可以用各種方式公開募款、要資源(不敢說全部,但是卻佔了不小的比例)。

而世界各國,也很配合的源源不絕送出志工、物資和金錢,間接或直接造就了當地的非營利組織「產業」,因為,這的確是一筆好生意。

|你真的了解當地嗎?

「非洲」有多大?總共超過50個國家,多數台灣人恐怕連10個都叫不出來。

光是「肯亞」的面積就有58萬平方公里,大約是台灣的16倍大。即便我已經去過不少地方,從東部最大城Mombasa、世界遺產小島Lamu,到最西部的維多利亞湖畔的HomaBay到Sindo,南部某些光觀景點去過,佔地最廣也最貧瘠的北部我自己也沒到過,才9個月的時間,我也不敢妄言了解當地。

在我住的地方,是肯亞首都Nairobi的郊區,離市區沒塞車大約30分鐘車程。不過在住的地方,我不時會看到有當地人身上穿著台灣某某高中的班服或是運動服,到附近的傳統市場(如圖),更可以看到到處在「兜售」的二手衣物攤販,你沒看錯,二手衣物在當地可能是拿來「兜售」的。

為什麼呢?試想一下,一箱又一箱(甚至是用貨櫃)的物資到了當地,是誰在接收、整理、分配、運送?

在台灣,或許有什麼重大災害,登高一呼會有很多人願意當志工,但是在國外很多地方,這都是要靠商業的方式運作,沒有錢,誰願意幫你處理物資?沒有錢,誰願意把物資拿去給偏遠地區可能真的需要的人?所以為了「有錢能使人工作」,大多數的物資得透過大盤商、中盤商等等,轉手再轉手賣出去的。

這也是為什麼說會衝擊當地產業,有源源不絕免費的衣服鞋子送來,哪還需要工廠。而真正的工廠裡,用當地低廉的人力代工出來的衣物,則是再賣到「已開發」國家(像是美國還「好心」的提供關稅優惠),滿足更多人的「物慾」。

至於,那些「捐贈」到底能有多少送到所謂「真正需要的人」手上,我不知道,但是一點都不樂觀,這也是我質疑的,「重點不是台灣人怎麼捐,而是到了當地是怎麼處理?」

再說,不管當地運作狀況,又有多少人是看著「非洲」小孩沒鞋子、沒衣服穿、楚楚可憐的照片而捐贈,卻連照片是不是肯亞、在不在東非都分辨不出來。

同樣是肯亞,我一樣可以拍出一大堆穿著西裝、開著高級轎車、住著一個比一個大的豪宅照片拿出來。只是,恐怕無法滿足多數人對於非洲貧窮、落後、戰亂、愛滋病的刻板印象罷了。

|是解決問題,還是製造更多問題?

當時,跟我同時去肯亞的另一個台灣同伴,她是申請到Kibera(東非最大的貧民窟)的一個非營利組織,一開始,她的主管要求她跟台灣朋友、家人募款,她不願意,因為根本不知道那個組織做了什麼。

後來僵持了好一陣子之後,主管改為請她協助寫企劃書,她勉強同意了,企劃書大多是寫到歐美國家申請補助了,做了一陣子她才發現,補助來了後,大多進了主管口袋,組織的工作人員拿的是相對極低的薪資,最後才是拿一點點錢去完成計畫。(幾個月之後,她選擇換了服務單位)

舉個極端的例子:「今天申請到100萬美金進來,可能99萬進了主管口袋,剩下的分一點點給員工當薪資,然後買一些食物、牛奶發給貧民窟的小孩,再拍下小孩開心的照片,就可以寫一份文情並茂的結案報告書寄給捐款者,如此豈不是皆大歡喜、大家都好棒棒?」

這個例子雖然偏激了一些,但卻可以看到最大的問題,多數人在捐錢、捐物資的時候,根本不在乎到了當地怎麼運作。

就算今天有人想親自去看看好了,又能看多久?來一週、待一個月?組織就演一個星期、演一個月給你看就好了。更何況,許多好不容易到了當地的人,看了幾眼之後,就忙著到處旅遊、看野生動物、購物,所以當地組織根本不擔心。

到了最後,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幫助」,是解決問題,還是製造了更多問題?(參考連結:https://goo.gl/6KsVZ2)

【後記】

本文並不是為了批評,而是想提供一個大家可以多元思考、討論的角度。

從個人角度來說,我捐了十件衣物或100元,最終能夠送到需要人的手上,可能只有一件或是1元,因為先必須先養活整個產業和上下游才能讓所謂的「善心」發生。那你要不要捐?你捐了,可能因為先養活某些人、破壞了當地的平衡和真正需要的發展;你不捐,哪些真正需要的人可能連一件衣物或是1元都拿不到。

在肯亞當志工的經驗,讓我更清楚,就算全世界的志工、金錢物資都送到肯亞,長期來說都無法真的對當地有幫助,必須要靠當地人自己站起來,才是根本之道,至於如何做到,這並不是我的專業。不過當時,我選擇回台灣,先從幫助自己的國家開始。

回到台灣後,我不會輕易捐捐款,除非我真的了解該組織的運作方式,或是基於自己的認識和信任負責人,花更多時間去做功課、研究絕對是必要的。

最後,自己還在努力的、也最難的,其實是我們每個人的消費習慣,多買一件衣物、奢侈品,還有日常生活中,多浪費的水和電。其實,這些往往都是轉嫁到土地環境、我們的下一代,或是只是運氣沒我們好、生活在地球上某一個角落的人們。

(本文為志工個人觀察與評論。)

出國志工

【我思我見】尼泊爾的探索故事

【我思我見】在厄瓜多亞馬遜叢林當泰山的那一個月!

【我思我見】在丹麥找到我的第二個家

──── Read More

來台志工&語言營志工

【來台志工側寫】我眼中的宏都拉斯志工:Katherine

2015年 ICYE語言營上工囉!(2/2)

2015年 ICYE語言營上工囉!(1/2)

Farewell ! ICYE 語言營

我的2015年夏天:與 ICYE語言營,來場美麗的相遇吧!

──── Read More
TAG
丹麥 來台志工 冰島 出國志工 南美洲 印尼 印度 厄瓜多 哥斯大黎加 國際志工 國際志工招募 奧地利 媒體報導 宏都拉斯 尼泊爾 德國 接待家庭 文化交流 日本 林信堅牧師 歐洲志工 比利時 法國 波蘭 獨立評論在天下 瑞典 瑞士 短期志工 紐西蘭 義大利 肯亞 芬蘭 英國 西班牙 語言營 說明會 講座 越南 長期志工
Facebook-f Instagram Youtube

ICYE Taiwan

  • 701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三段37巷7​5弄28號
  • 06-2671471
  • 06-2673203
  • 台內社字第9013751號

聯絡我們

  • 海外志工:icyetaiwan.sending@gmail.com
  • 其他業務:icyetaiw@ms1.hinet.net
  • 行銷推廣宣傳:icye.marketing@gmail.com

© 2020 ICYE Taiwan

  • 年度說明會場次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媒體迴響
    • 「非你莫屬」個人補助計畫
  • 成為國際志工
    • 6個月/12個月
      • ICYE長期志工
    • 3個月(含)以下
      • ICYE 短期志工
      • 印尼工作營
  • 接待國際志工
    • 成為工作單位
    • 成為接待家庭
    • 成為語言營志工
  • 經驗分享
    • 出國志工
    • 來台志工及語言營志工
    • 接待家庭
    • 25週年攝影展
    • 25週年特刊
  • 關於我們
    • ICYE 聯盟
    • ICYE 台灣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