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莊芳遠/2020-2021年芬蘭長期志工
照片由作者提供

DAY2
工作營第二天,由於學校不使用電力與通訊系統,大家被傳統的敲鐘叫醒。一早,體驗用湖水盥洗,接下來的例行工作是到地窖挑井水,地下水非常冰冷,先目測水質狀況後,分為盥洗用和飲用,這是也我第一次體驗挑井水且生飲,卻是本地青年習以為常的事。面對一切的未知和一開始無法接受的種種理念,我不算是一個愛冒險與勇於嘗試的人,現在我告訴自己「Try it first, before you say no!」一番掙扎後,卻獲得了意外的收穫!
挑完水後,再到森林手工採集地蘚(Moss),主要生長於森林濕潤的土壤周邊。地蘚是構築傳統芬蘭木房屋所的必備材料,曬乾後當作乾燥劑,夾在木頭的縫隙阻斷水氣進出且防蝕。以人力推車運送建築用的木材和板件,工作過程其實非常辛苦!在乏味的工作中,芬蘭人總能找到樂趣,哼歌、搞笑讓一切變得不那麼疲累。
傍晚,負責人lasse帶我參觀他和妻子規劃興建的二層樓純木構建築,讓我大為驚艷。這棟建築符合學院的期望,以自身能力與自然資源,完備生活所需,包括構築自己的家。二層樓的房屋遵循祖先傳承的構築智慧,木頭搭建、利用卡楯不使用釘子、添加Moss和紙張類防潮防腐,滿足生活機能後,房屋拔地而起。打破我對「建築」的認知!同時也反思和芬蘭青年閒聊時,他們問我:為何人們不滿足這樣的傳統房屋,一味追求新穎的現代建築呢?當時我不滿意自己的回答,看到這樣的「自造屋」感受到滿滿的能量後,我無法答出更恰當的回應。
傍晚結束所有工作準備洗澡,但這裡沒有「盥洗空間」,只能選擇兩天一次的蒸桑拿或跳進湖水中沖澡。今天,我選擇和熟悉後的芬蘭朋友跳進涼爽的湖水中裸泳(天性極羞澀的芬蘭人,變熟後根本判若兩人),我們享受田野中的清風,伴隨花香和晚霞,在廣闊的田野中,放下成見與堅持!我突然意會,這不就是竹林七賢劉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的境界嗎?這也是人類的最初生活樣貌。
*SISU,發音[see-su],中文譯作「希甦」,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