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gelina/2019-2020年紐西蘭長期志工
照片由作者提供
我在2019年2月份前往紐西蘭北島-Helesville擔任長期志工一年,是在L’AR CHE Mt. Tabor服務,這邊是一個社會福利機構,我的工作內容是協助照顧來自各種不同家庭背景及不同情況的身心障礙人士,陪伴他們聊天說話、協助他們的日常起居、打掃居住環境、陪伴他們參與各項社交活動,每周服務時數40小時。
剛來到這個大家庭時,坦白說,非常不適應且不了解這邊的工作環境,整個工作單位只有我是講中文的人士,遇到任何想反映的狀況,我只能努力收尋所有可用的英文單字和句子,向紐西蘭ICYE與臺灣ICYE協會求助,兩邊都很積極地與我討論該怎麼和工作單位的主管請求改善現況,經過數次的書信往來及工作開會,我也與工作單位釐清了志工的工作範圍及住宿環境的改善問題。
志工當然不是一切都很完整美好,志工初來到新工作單位,會遇見工作不適應、文化差異、語言溝通等各式的突發狀況,這些狀況會讓自我成長極速飆升!(甚至我當時還打算待到第二個月就打包回臺灣!)
但在這單位服務的第三個月後,我的心境慢慢起了些許變化,或許是我心理逐漸克服對於服務的障礙,也和工作單位主管及同事們培養出良好的互動及默契,我決定把所有志工服務期程完成,鼓起勇氣向ICYE雙方協會和工作單位主管表示,我想在這邊工作單位服務一年,我想挑戰完成這項工作的目標,其實也是自己有不服輸的心(笑。
我從這份工作獲得很多照護老人及身心障礙的經驗,學習怎麼去消化工作上的不愉快及失落感,也會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是過去我在臺灣公司從未做過也不敢做的事情,國外工作團隊主管們很在乎每個屋子成員,希望大家能夠提出自己的意見,這也包含志工或是工作夥伴們的想法,三不五時就大小的聚會和開會,跟臺灣各位所認知的工作環境有多不同之處。也會告訴自己,自己是代表台灣,希望能努力有好的表現,讓更多的國外工作單位能採用我們的人。
在這一年最大的收穫是,了解到別用金錢來衡量自己所失去的東西,那會帶來更多的失落感,有時候付出和給予他人,反而會得來更多的回饋!這是在服務時體會到的,他們不會主動跟你提及,但會默默的用行動來表示回報,這些很細微的事情,要慢慢的觀察去發現!
『365日不一定每天都是晴天,但還是要微笑去看待這些繁瑣的工作,如果都只是垂頭喪氣,就無法發現頭頂上那片天空。』
祝各位享受這段奇妙的志工體驗,不能保證是最爽的工作職缺,但會是永生難忘的人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