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內容
ICYEICYE
  • 年度說明會場次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媒體迴響
    • 「非你莫屬」個人補助計畫
  • 成為國際志工
    • 6個月/12個月
      • ICYE長期志工
    • 3個月(含)以下
      • ICYE 短期志工
      • 印尼工作營
  • 接待國際志工
    • 成為工作單位
    • 成為接待家庭
    • 成為語言營志工
  • 經驗分享
    • 出國志工
    • 來台志工及語言營志工
    • 接待家庭
    • 25週年攝影展
    • 25週年特刊
  • 關於我們
    • ICYE 聯盟
    • ICYE 台灣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EN

志工分享

【我思我見】香料共和國:我在印度當志工

作者:吳宏基/2011-2012年印度長期志工
照片由作者提供

▊ 啟程

Hi!各位ICYE的夥伴們,HEGE-EDDI YA?(你們好嗎?)當你們看見這篇文章心得時,我猜想你們一定都過得如魚得水了吧!而我的旅程才剛開始,我原本預計去年的七、八月出發,無奈我的課業有所耽擱,因此延至2011年一月出發,可以算是最後一位2010年梯次出發的志工,我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及表面故作鎮定的表情踏上這未知的旅程。

在計畫出發前大致瞭解及工作內容之後,我開始著手申辦我的簽證及打包各項的必備物品(對我而言的必備物品)我的家人說:「我只差沒把我的房間搬走而已!」同時我也盡最大的努力去收尋各樣相關印度的資訊,卻有越多的問號在我的頭上揮之不去,另外我也針對我的「菜英文」加強的練習,每天的衝刺,搞得像聯考生一樣,也因此結交一些好朋友,其中也有將去澳洲打工渡假的朋友,我們互相鼓勵,互相祝福,這樣的際遇我也沒有料到,算是託ICYE的福吧!

老實說,印度是我的最後一個志願,但是我媽的第一志願,甄選時我沒有選上,無預期接到通知可前往,在家人的鼓勵下,自己也想嘗試看看這大家都不熟的國家,或許會有所改觀,也說不一定,就懷著樣的信念,在一月十號下午三點多的飛機,在小港機場與我家人揮別(在揮別之前還為了行李超重搞得人仰馬翻),印度雖然不像歐洲那樣遙遠,但是飛航時間也不短,尤其在等待的時間,飛至香港轉機再等待七小時,原本想像可以逛逛,但是行李實在太重而放棄,只利用機場網路與朋友聊天,匆匆吃了麥當勞,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懊悔,或許我的心情當時還放不下,就搭上飛往班加羅爾的飛機,又開始四小時的飛行,當時只想像我在還在飛行還沒出國門,直到班加羅爾機場大門,我發覺我到了印度。

▊ 承受

印度與台灣的時差為兩小時半,抵達當地時間半夜兩點多,台灣時間是造上四點多,我卻沒有疲倦的感覺,希望趕快到達語言營地的我,太過心急,導致我的延誤(我沒發現拿牌子的司機),來接我的司機,以飛快的速度送我到營地,在這過程中真像是「亡命快遞」一樣,瘋狂,也見識到印度的交通的「自由」。

這次來到印度的志工共十四位,分別來自英、美、德、法、芬蘭、瑞士以及台灣等國家,語言營除了學習「邦語言」及印度文化之外(雖然常常聽不懂),其餘多是自己的時間;每天的相處交流下,慢慢感受到各國談話及互動方式的不同,身為忠實聽眾的我,只能很努力的組織他們的談話內容,參與活動(玩牌、聊天、音樂),偶爾穿插幾句不太輪轉的英文,所以出糗/誤解的機會也是有的(在介紹夜市時,將play說成pray),大家都不介意,反倒是我,覺得緊張及不好意思;因此,我常常帶著我的翻譯機還有我的筆記本與筆,增加溝通的機會,大家對翻譯機充滿了好奇心,其他人都攜帶書本式的字典,對於台灣人而言,我們依賴機器更甚於傳統的書本,只為快速獲得解答,又是一層不同的文化的差異,志工們對於台灣所知甚少,我卻沒有機會好好的介紹,只有在晚上閒聊時,簡單的介紹中文(周董)、台語(江蕙)、原住民(郭英男)的音樂;在最後幾天ICDE的夥伴帶我們到市區逛逛,見識印度鬧區(傳統市集),印度市集有三多,人多、車多、攤販多,各式各樣的商品都有在販賣,人聲鼎沸;如果要購買商品就要大膽地殺價從五折起往下喊價,才是王道,像是街上販售的物品往往開價太高,不太習慣殺價技巧的我還真需多多學習。

語言營結束後,大家分別前往不同的工作點與寄宿家庭,之後再見面的機會很少,除非彼此在非常近的區域才有可能見面,在期中營見面時,不會全員到齊,部分志工只參加六個月的計畫,因此特別珍惜語言營的相聚。

▊轉念

初次進到寄宿家庭時與我的想像有些落差,人總是對未知的事情,存著一些幻想,處處都能如自己期望,不過既然來到了這裡就試著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畢竟這才是最貼近平民的生活;家人們對我都很好,噓寒問暖,反倒是我有些緊張,希望隨著時間飛逝能很快的適應此地生活,印度家庭的生活方式其實相對於台灣是比較平凡的,沒有各式各樣的娛樂方式,更沒有所謂的夜生活(也許我住在有爺爺、奶奶及有小朋友的家庭),也很早睡,剛開始最不能適應的就是午餐及晚餐的吃飯時間,在台灣通常午餐會約為十二點至一點吃,而晚餐約為六點至八點之間,但是在印度午餐開始卻是在台灣時間三點半至五點之間,晚餐則是在十一點半至凌晨十二點開始,時差晚兩小時半加上當地吃飯時間較晚一個小時,真的會很餓!其他的交青也反應說吃飯時間真的很晚,我每天期待的就是吃飯時間,也就是這樣,我的食慾還算不錯。

在印度的食物與水果,台灣都有,只是大小不同,奇妙的事,印度的大部份水果及蔬菜的大小,恰與台灣的食物大小相反,尤其是木瓜像是橄欖球一樣大,小黃瓜像苦瓜一樣大,洋蔥比棒球還要小,諸如此類;幾乎每餐都有不同香料作成的餐點,餐餐都加入洋蔥、辣椒、馬鈴薯、蕃茄、香料植物等(蕃茄對印度餐點而言是蔬菜,沒有人拿它當水果吃);而肉類則是雞肉與羊肉為主,印度的雞肉料理,更是百分百推薦,只可惜的是湯品這一類的餐點,只會出現在餐廳,我很慶幸,自己對於印度的餐點接受度很高,烹飪的手法或許不同,更能體會同樣食物卻能有不同的風味。印度家庭用餐,以主食淋上不同風味的咖哩再加不同香料所作成的配食為主,由於食物偏辣與鹹,在沒有湯品之下,因此只能喝水解渴,飯後在以水果作為結束。

抵達寄宿家庭的第二天,在ICDE工作人員的陪同,到了工作單位,APD(The Association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y)報到,這機構是由許多不同部門所組成,我與另一位國際志工,剛開始在特殊學校中服務低年級學生,接觸不同類型的小朋友,每天都在玩我猜的遊戲(在ICYE訓練所玩的遊戲,如今一一重現眼前,不僅運用在一般人,也可用在特殊小孩身上),而現在我還是在特殊學校內,陪伴低年級的小朋友,算是小書僮,而另一位志工,則是在另一個服務部門工作,工作至今差不多一個月,然而我卻有一些倦怠及疲憊,可能是不熟悉上課方式及狀況,孩子們的語言及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常常搞得自己不知所措,該做什麼好?有時候還被孩子惡作劇…,我原本期待的工作是在園藝工作,常常患得患失,在考慮之後決定先待在學校中,先學習孩子們的語言及溝通方式,以孩子去瞭解其他孩子的表達,我並不想一開始就放棄學校生活,一年的時間那麼長,如果待在不同的工作內容應該會來得有趣多了,當學習夠之後,再要求不同的工作內容應該也是一個好選擇。

從學校小孩身上的障礙以大人的眼光而言,應該會擔心他們的未來的出路,但是在孩子身上,他們卻是把握可以玩的時光,他們無視於自己身上的障礙,像是一般孩子一樣,愛玩又愛哭、調皮、不愛寫作業等等,充分發揮「把握當下」的精神,這是小孩子才有的權利,也是我需要學習的。在物質不多的環境,他們最愛的是巧克力、餅乾及冰淇淋,但在台灣不見得每個小孩子都喜歡,懂得珍惜的也不多吧!

為了更為瞭解孩子的世界及他們的語言,我先從大人的肢體語言開始學習,表達「對」或「認同」從點頭變左右晃頭(不是轉頭喔!),印度人非常多的手勢來搭配他們的語言,從他們的戲劇與電影中常常出現,瞭解慣用的手勢既使不知道他們的語言意義,也可從手勢窺知一二;右手的重要性,無論吃飯、握手都非常要小心,左手是用來如廁的,不是用衛生紙喔!是用手喔!因為衛生紙在這裡並不常使用,而且我的家庭也都沒用,為了經濟上、習俗上、環保上達到完全的融入,因此我放棄在家用衛生紙,外面假如有水也盡量用水,除非沒水之外;再來是手抓飯,大人為了更體會食物的美味,而小孩則是能夠希望快速吃完,而放棄餐具,之前風聞此事,如今親能看見。

▊總結

到目前為止的旅程並不是百分百的美好,也有遇上居留證的差別待遇(台灣與印度並無邦交只有辦事處,目前為止還沒收到)導致後來申辦在地手機號碼的困難,三輪機車司機不找錢,永不停止的喇叭聲,滿街的牛糞,城市天空烏鴉超多,時不時就會有鳥糞從天而降,與其他交青溝通上的問題與文化上的差異明顯,寄宿家庭的小孩喜歡在我的床上跳(穿著髒襪)等,當環境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壓力,文化的壓力接踵而來,現在我很珍惜一個人獨處的時間,睡覺前安靜自己,安排事情,寫寫心情,來到印度我更「謝謝」(陳奕迅的歌很值得聽)之前在台灣照顧我的人,我試著很勇敢去面對每一件事。

假如你對印度感到好奇,充滿嚮往,請逐漸減少你的慾望,這裡的物價會不知不覺得掏空你的荷包,並且降低你對衛生的要求,在如何高檔的餐廳,都有可能鬧肚子,更重要的事請認真參加行前營,將會受益良多。

出國志工

【我思我見】尼泊爾的探索故事

【我思我見】在厄瓜多亞馬遜叢林當泰山的那一個月!

【我思我見】在丹麥找到我的第二個家

──── Read More

來台志工&語言營志工

【來台志工側寫】我眼中的宏都拉斯志工:Katherine

2015年 ICYE語言營上工囉!(2/2)

2015年 ICYE語言營上工囉!(1/2)

Farewell ! ICYE 語言營

我的2015年夏天:與 ICYE語言營,來場美麗的相遇吧!

──── Read More
TAG
丹麥 來台志工 冰島 出國志工 南美洲 印尼 印度 厄瓜多 哥斯大黎加 國際志工 國際志工招募 奧地利 媒體報導 宏都拉斯 尼泊爾 德國 接待家庭 文化交流 日本 林信堅牧師 歐洲志工 比利時 法國 波蘭 獨立評論在天下 瑞典 瑞士 短期志工 紐西蘭 義大利 肯亞 芬蘭 英國 西班牙 語言營 說明會 講座 越南 長期志工
Facebook-f Instagram Youtube

ICYE Taiwan

  • 701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三段37巷7​5弄28號
  • 06-2671471
  • 06-2673203
  • 台內社字第9013751號

聯絡我們

  • 海外志工:icyetaiwan.sending@gmail.com
  • 其他業務:icyetaiw@ms1.hinet.net
  • 行銷推廣宣傳:icye.marketing@gmail.com

© 2020 ICYE Taiwan

  • 年度說明會場次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媒體迴響
    • 「非你莫屬」個人補助計畫
  • 成為國際志工
    • 6個月/12個月
      • ICYE長期志工
    • 3個月(含)以下
      • ICYE 短期志工
      • 印尼工作營
  • 接待國際志工
    • 成為工作單位
    • 成為接待家庭
    • 成為語言營志工
  • 經驗分享
    • 出國志工
    • 來台志工及語言營志工
    • 接待家庭
    • 25週年攝影展
    • 25週年特刊
  • 關於我們
    • ICYE 聯盟
    • ICYE 台灣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