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s/2019-2020年英國長期志工
照片由作者提供
當初決定出走,是認為在這個星球上,世界並不是只有臺灣而已。退伍後工作了兩年,發現身旁的同事、朋友們都在追求穩定安逸的生活,雖然這是許多人的人生目標,但我覺得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在國外生活的經驗,實在太可惜了,而且也有很多人可以在國外讀書、工作,我肯定也能做到,趁著30歲前這個門檻,決定存夠錢後就出國去見識一番。
當時非常嚮往英國的文化,能精進自己的英文能力外,以英國當作起點,要前往其他歐洲國家也是很方便,所以收集了一些資訊,適合我的方式有三種,第一是申請研究所就讀,但這太花錢,語文能力也有要求,所以先不考慮;第二是打工渡假簽,但都沒有抽中;第三就是參加國際志工的計畫,雖然服務單位需要媒合,也可能與想像中的不一樣,但相對的有更多機會認識其他國家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而且簽證、住宿及人身安全也都有保障,所以就選擇了這個方式。
因為非常想待在倫敦,在倫敦的單位都是關懷照護居多,我服務的單位是位於東倫敦的Advance UK,是一間居家照護殘疾人士的非營利機構。我們志工所分配的對象雖然是殘疾人士,可能因為某些疾病,無法清楚表達他們的想法,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他們都可以自己做到,只是需要有人陪著他們一起做。
星期一我會陪L煮他的午餐;星期二與其他志工帶著T一起去他最常去的Jack’s cafe吃午餐,再陪他打三局遊戲;星期二與星期四陪N整理他的房間、洗衣服,之後去超市採買他的食物。其他的時間基本上就是自由運用了,另外,我們志工分別與所服務的對象住在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的房間,共用衛浴、廚房還有客廳,一起住的目的是萬一發生了緊急狀況,我們志工可以在第一時間通知主管。
除了志工生活外,我也很喜歡觀察倫敦。倫敦就像世界的縮小版,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人種,像我居住的Hackney位於東倫敦,上面一點的社區都是猶太人,他們的穿著還有文化信仰令我印象深刻,Hackney往下到泰唔士河有許多中東以及非洲國家的人,西倫敦有韓國人、印度人的社區,我們華人則是到處都有,西北倫敦是超級有錢人的住宅,房子十分漂亮且富有品味,往市中心走可以欣賞著名的景點地標,英國頂尖的大學也是在這。
假日我喜歡騎著腳踏車去探索倫敦的每個小角落,或是沿著泰唔士河欣賞沿途的風景,每次都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事物,像是:
- 1.泰唔士河的支流特別多,延伸到整個市區,支流上停靠著許多長長的船,真的是有人住在船上。
- 2. 在倫敦大多數的公園都有圍牆,有開放時間,市區公園裡最多的動物是鴿子、松鼠還有鴨子,郊區的大公園會有成群的鹿。
- 3. 雖然沒有比一般公園多,但還是會有人在墓園裡散步、慢跑;英國駕駛非常遵守交通規則,行人要過斑馬線,99.9%的駕駛都會停下來禮讓行人。
- 4. 英國最厲害的職業是巴士司機,可以以各種不可思議的角度行駛在路上,都不會撞到,搭起來也不會感到不適,有時候開到一半工作時間到,還會換下一位司機來開,倫敦巴士路線非常多元,到哪幾乎都可以看到,也有夜間巴士,我曾經在凌晨三點搭巴士回家,而且車上的人還不少。
- 5. 銀行開戶要預約,通常要等一個月;氣溫9度以上還可以穿短袖在外頭走,但睡覺一定要有暖氣,不然會冷死。
- 6. 另外在倫敦也會舉辦一些活動,像是London Car Free Day,當天市中心都沒有汽機車,大家可以走路、騎腳踏車或是溜滑板在大馬路上。
- 7. Open House建築參觀日,活動期間免費開放900多個各式功能的建築給民眾參觀導覽,是窺探平常沒辦法隨意進入的熱門建築的好機會。
- 8. 倫敦有兩個最大的嘉年華遊行,其中一個就在Hackney,這一天會有很多的人穿著具有文化特色的衣服,不分種族、年齡、性別,大家一起盛裝打扮、彩妝上街,非常熱鬧。
很多朋友關心我在疫情的時候是如何度過,在2020年3月歐洲疫情開始變嚴峻,單位也怕我們志工染疫,大家開始居家辦公,服務對象的食物也交由其他資深員工採買送來,英國從3月底封城至5月中,期間盡量避免外出,餐廳、酒吧、學校不開放,但還是可以外送,進入超市採買時做人流管控,外頭排隊也有安全社交距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也建議配戴口罩,單位也有給我們乾洗手還有一些口罩。
由於觀念上的差異,剛開始還蠻多不習慣戴口罩的,因為他們認為戴口罩是生病、重感冒的人需要戴的,不過後來大家也都慢慢配合了,4月中的時候我的家人也從臺灣寄防疫包給我,封城的這段時間也幾乎都待在家裡,一星期約有兩天會出去採買食物,到5月中比較趨緩之後,才有去戶外運動,怎樣也沒想過會在國外經歷這些,但也是很特別的體驗。
原本預計一年的國際志工計畫,也因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關係,有些計畫改變,但還好還是有體驗到不同國家的文化,ICYE UK給我們這些國際志工舉辦了期初營還有期中營,除了認識不同國家的志工,也了解各國的文化以及分享自己在單位上的工作內容、服務的對象、遇過那些問題、怎麼解決之類的,是個很棒的經驗交流。在單位的主管還有其他同事也都很好相處,工作上遇到什麼問題或是需要什麼日常用品,他們都很樂意幫忙處理,也會告訴我們倫敦一些不錯的餐廳、酒吧還有景點。
「在英國擔任志工的這些日子,結交到有趣的朋友、體驗不同的文化、到達未曾去過的地方、欣賞到美麗的景色,我要感謝ICYE TW、ICYE UK、Advance UK給予的支援及關心,感謝服務的對象給我機會學習如何更懂得陪伴他人,感謝家人在背後的支持,感謝在我遇到困難時幫助我的人,也謝謝決定踏出這一步的自己,這一段快樂美好的回憶將存在我心中,永遠不忘。」
最後,分享一個我的小故事。
2018年初,一個英國樂團Rudimental在Youtube上傳了一隻MV “These Days”,經過神奇演算法,偶然在隨機撥放清單上聽到這首歌,那時候完全不知道這個樂團,MV也沒看過,只覺得還不錯聽就加入了我的歌單裡。然後2019年8月底結束了ICYE UK的期初營,搭著倫敦巴士準備要到單位的時候,經過了一面牆,牆上的壁畫令我印象深刻。
後來幾個禮拜的某天裡,在整理房間的同時放著Youtube聽音樂,剛好撥到這隻MV,開頭的倫敦巴士吸引到我的目光,於是我接著看,裡頭的街景感覺很熟悉,到了1分38秒的時候,
這面牆!!
好像在哪看過,我馬上用Google map街景沿著那天經過的路上去尋找,沒想到真的是一樣的地方啊,原來我在倫敦居住的地區跟這個MV裡面取景的地方幾乎是一樣的,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巧合,也相當驚喜感動。
這幅壁畫叫作Hackney Peace Carnival Mural(就是上圖的那面牆),是1983年根據Hackney嘉年華遊行所創作的作品,顯示狂歡節民眾反對核子武器與戰爭,明亮的色彩與享受遊行人們的活力使這幅壁畫構成一幅歡樂的畫面,並傳遞了正能量和精神,而這個樂團Rudimental的發跡地也是在Hackney,These Days的歌詞雖然是講述一對分開的戀人,知道兩人的感情已經結束,卻仍然對過往的美好時光回味不已,對我來說非常有共鳴。
好希望有一天,我們志工能夠再次回到Hackney促膝長談,大家一起笑著分享著關於這些日子發生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