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建瑋/2020-2021年丹麥長期志工
照片由作者提供
當初是想要突破自己,強迫自己跨出舒適圈,同時去國外走走,所以決定踏出那一步。原本我很猶豫是否畢業後先工作等有了基礎再出發,幸運有家人給了我經濟上的支持所以我才能義無反顧的踏上這段旅程。
我的服務單位是在Vrå Højskole ,是一所當地的民俗技藝學校,簡單來說就是透過非亞洲傳統的教育課綱,找尋自己興趣的機構。很幸運的是,在那裏我與當地的學生一同參與課程,就像丹麥學生們一樣,然後偶而會幫忙學校的廚房工作和園藝工作,日子非常充實且有趣!
剛到學校時我覺得很緊張,語言讓我遇到的所有問題都被加倍放大,如: 社交、課堂學習、 旅遊……到學校的第二天開始,我每天紀錄白天所聽到的單字,晚上複習或是看英文的教學影片,慢慢地嘗試與朋友聊天,就這樣邊學邊說我漸漸的提升了我的英語能力。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個週末剛好有我喜歡的展覽,本想靜靜的欣賞,看不懂的就透過拍照,晚上剛好可以複習英文,沒想到遇到一位熱誠的工作人員,我們就在問答中就聊了起來,聊了大該有一個小時,那一次我內心的成就感這一生都沒辦法忘記。
後來因為疫情的關係,學校停止了所有課程,丹麥當地的學生多半都回家,只剩下國際學生們,但這也讓我與國際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相處,更讓我在停課的這段時間交到了交心的朋友。雖然很可惜我取消了其他去其他國家的旅行,但我並不後悔,如果沒有疫情沒有停課,搞不好沒辦法變成交心的朋友。
這次半年的出走不像以往我在亞洲的小旅行,時間短你可能看不到問題或是沒有太多的體會,當時間拉長一樣的問題不斷遇到,面對困境沒有人可以幫你,必須獨自完成所有的問題,你會更加認識自我,同時也考驗自己面對事情的穩定性和態度。
也更深刻的體會環境的重要性,環境迫使我提升語言能力。從來沒有想過我可以獨自用英語與朋友聊天、在英語系國家旅行,甚至與陌生人用英語在青旅喝酒聊天。
而與丹麥朋友相處後我很欣賞他們的生活方式,幾乎每個人都會找尋自己的興趣,並且花時間投入在興趣之中。以往我都是走一步算一步,像是準時交功課、準時畢業、找工作,從沒思考過我的興趣在哪裡。我學習到,每個人都需要找尋自己的興趣,如果沒辦法將自己的興趣帶入到工作,那至少在上下班的輪迴作息中有一個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經驗不是複製貼上,唯有你嘗試過才會知道什麼是對的,別人的經歷不會是你的。』回來後,面對陌生事情我學會不斷的嘗試,透過嘗試找尋自己的興趣,同時也能知道哪些是自己不喜歡的,更加認識自己。這半年改變了我面對問題就想逃避的個性,也是我最大的收穫吧。
最後,跟大家分享在丹麥覺得很有趣的事情,丹麥大部分的道路都有完整的三個動線,汽車/單車/人行會在同一條街出現,在出發前我就知道丹麥是單車王國,但當我看到上下班的單車潮,我真的嚇到……. 就像是在台北市的機車道等紅綠燈一樣,莫名的有親切感(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