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內容
ICYEICYE
  • 年度說明會場次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媒體迴響
    • 「非你莫屬」個人補助計畫
  • 成為國際志工
    • 6個月/12個月
      • ICYE長期志工
    • 3個月(含)以下
      • ICYE 短期志工
      • 印尼工作營
  • 接待國際志工
    • 成為工作單位
    • 成為接待家庭
    • 成為語言營志工
  • 經驗分享
    • 出國志工
    • 來台志工及語言營志工
    • 接待家庭
    • 25週年攝影展
    • 25週年特刊
  • 關於我們
    • ICYE 聯盟
    • ICYE 台灣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EN

志工分享

【我思我見】我和自己,一段華麗的冒險:英國志工經驗拾遺(5/5)

作者:張雅鈴/2012-2013年英國Volunteering Matters長期志工

照片由作者提供 ,為保護案主,部分圖片稍作處理。

志工經驗反思:那些service user教我的事

歷時一年(或精確來說是11個月)的志工服務中,可稱之為收穫的成份,族繁不及備載,對一個脫離原有生活軌道在異地從事非典型/非正式工作的人來說,一呼一吸之間、一舉一動之際,都可能開啟新的發現。由於收穫之豐富可能有些龐雜,彼此之間也不必然有所關聯,我便嘗試以列點方式呈現這些反思,希望在亂中仍有些許軌跡可尋,供讀者一起思索。

從做中學習

我所參與的V方案與C方案實際上所進行的活動,幾乎都是我在台灣不會有機會從事的事務:V方案中有大量的戶外活動與身體勞動,而C方案則是很貼近服務使用者提供各種不同的生活協助。從全然陌生開始一步一步跟著做,讓我逐漸脫離對這些新事物既有的困難或簡單的想像,沒做過的,學起來了;以為再簡單不過的,可以做得更細膩、踏實,更符合個別需要。

跳脫舒適圈,足以顛覆自己

接著上面第一項再多說一點,V方案底下的小方案都是戶外工作,讓我有很多機會跟大自然共處,享盡了東英格蘭鄉間優美的原野景緻,回想起來真覺得奢侈。戶外工作也跟天氣、交通安排緊密相關,英國天氣詭譎多變本來就是戶外工作的一項挑戰,在大眾交通不頻繁的鄉村地區,在各地通行往來得仰賴詳細的規劃,以及足夠的耐心和體力。如果我沒有選擇來英國做志工,如果我沒有被安排到這個方案,我可能沒有機會知道我能夠做到這些事。原來,試著跳出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圈或舒適圈(comfort zone),可以遭遇到這麼多顛覆自己的事,超越對自己的想像。

增加社交互動的機會,避免人際疏離

V方案和C方案都很希望透過鼓勵我們的服務使用者藉著進行志工服務,創造更多參與當地社區生活,以及與他人接觸的機會。雖然在英國感受到的社會對待身心障案者的整體氛圍較台灣好,許多公共設施如公車、公廁的無障礙設施都蠻完善的,大眾的態度也大多很和善(不知是否跟在鄉村小鎮有關),但身心障礙朋友相較於一般人仍面臨較多阻礙(身體或心理的),我也曾經在跟著小艾出門時,遇到一些青少年的嘲弄和挑釁。

把大任務切分成幾個部分,每一個小部分都很重要

陪伴不同的服務使用者會發現,穿越學習障礙的類別標籤去接近一個人,才會有機會更細緻地看到他/她所擁有的優勢和弱點,藏著哪些待開發的可能性。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某些舉動/任務對他們來說,或許很難一口氣輕而易舉地完成,但跟著他們做事才知道,他們不是全然做不到,如果把一件事情拆解成幾個小部份,他們或許只是卡在其中一個小地方,只要適度地推一下,就可以繼續前進,不至於全盤放棄或被某定,能夠幫助他們看到這些,並且給予肯定,對他們來說就是很大的鼓勵。

社會福利系統的橫向資源連結較佳

就我自己粗淺的觀察,這個老牌的社會福利制度國家,雖然也面臨財政緊縮,但整體來說仍維持對社會福利制度的重視,至少在不同社會福利系統之間的連結是比較緊密的,大多數身心障礙者比較不需要在爭取各項福利補助之間奔波,能獲得較為整體的照護。

需要被給予機會;提供支持與協助,但不是替他們做

C方案與V方案都以協助服務使用者更能獨立自主為原則,避免過度保護。簡單說就是秉持「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的精神。我們在一旁陪伴、鼓勵、支持、協助,相信她可以獨立,但不是幫他做。在實際協助過程中經常感受到,很多時候「要忍住不幫他做、不告訴他答案其實比直接幫他做還困難」,雖然我還沒有生養小孩,此時似乎體會到為人父母所會經驗到的掙扎。但我更相信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大的愛,因為不論再怎麼擔心自己的孩子、再怎麼希望他過得好,那終究是他的生命,父母是沒辦法替孩子過他自己的人生的。協助他去探索、提供他選擇,並且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比較不會輕易放棄自己。

關於「助人」這件事,很需要運用同理心

亦即,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了解他/她真正的需要。有人說:「助人是最自私的行為」,的確,如果助人者使基於想透過助人行為獲得自我良好(我做好事)的感覺而幫助他人,這樣的助人行為本質上還是自利的,而且所做的可能不是對方真正需要的。不時提醒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儘可能避免讓這些好意淪為「自利式的幫助」。

限制、特殊VS.獨特

我參與的方案所做的,是試圖在我們的服務使用者看似不能之中看見其擁有的,挖掘他/她的可能性。亦即,是以比較正向的角度,看到他/她可以做什麼,鼓勵他/她去發展,而不是跟大多數的亞洲文化思維一樣,先看到不足或不能,拚命地去補,始終在追趕,始終覺得不夠好。

給出與獲得之間,是雙向相互回饋的過程

服務的過程中,我不一定可以很精確地說服務使用者有什麼樣的改變,畢竟人的改變往往是需要長時間的累積。但督導告訴我說,小艾參與方案五年多了,在參與之前,她是連出門都不太敢的,到現在能夠在我們的陪伴下把自己帶出門做志工,我們願意為一個人的改變給出這樣的機會和用心嗎?不論如何,我能肯定的是:我被改變了。服務使用者教會我的,可能比我自己以為給出的要來得多。

「時間是你可以給其他人最珍貴的東西」

這樣近身陪伴的經驗讓我體悟到,沒有什麼比「願意給出時間陪伴另一個人」更珍貴的事了。

志工的多元發展

只要有心,想要為一些人、一些事付出自己的時間和心力,不論去哪裡都好,很多事都可能成為一種志工服務。或許可以說「無處不志工」吧。

冒險過後,然後呢?

志工一年,不僅僅是去放空爽爽過,也不是不事生產(沒在工作賺錢)的空白年。志工經驗已經成為生命的養份,讓我更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未知與挑戰。同時,也希望藉由經驗得分享與傳遞,使有心從事志工服務的人更勇於把自己帶出去。

志工經驗與助人專業工作的結合

因為我個人的工作是助人相關專業,期待之後能嘗試結合我本身的心理諮商專業,從事更多與協助身心障礙者有關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期待從事志工訓練方面的工作。

同場加映:志工番外篇

** 那些英國人與英國事:在英國過生活 **

英國是一個處處可見新舊交融、並存,且在紛雜中擦撞出和諧感的奇妙國度,不論是大城或小鎮,各有各的迷人風貌。初初在小鎮生活,我就從自己習慣不已的快速行走中,察覺到了我在慢生活時區把時間走快了的那種格格不入。於是,試著喚醒蟄伏於內的慢活因子,與小鎮的節奏同步,這才更體悟到要把「生活」過得有味道,需要讓自己更投入那些簡單的日常:食衣住行和玩樂之中,才能重新咀嚼和品嚐狼吞虎嚥中錯過的滋味。

英國的飲食即使不算惡名昭彰,也還是難逃被譏嘲的命運,但我懷疑我可能有英國人的舌頭和胃口,這一年在”吃”方面我幾乎沒有什麼不適應,反倒是體內的麵包魂找到了歸屬,更適得其所。不過,有時仍不免想念台灣的食物,台灣親朋好友們「空投」的食物,以及到劍橋亞洲食品專賣店搬回來的食材,給了思念最好的慰藉。英國天氣的奧妙不是第一天聽說,但待了一年更可深切體會。英國的天氣,總讓人有話可說,不知道跟英國人聊什麼的時候,把天氣搬出來說是個不大會出錯的選擇。總感覺英國的天氣跟這個國家的民族性一樣有個性;以一層灰為基底,有時透出的陽光,可能下一秒又縮回雲層中,不停在晴朗與陰鬱狀態切換,雲彩變化萬千讓人捉摸不定。這一年的英國生活裡,也養成了一種不時仰望天空的習慣,總可以撞見不同的驚喜。不過,也得做好隨時迎接一陣雨的心理準備,開始和結束,都不會有通知,有個性的很,但伴隨出現的彩虹,或許是可以平衡這種不確定的小確幸,在英國期間,不知遇見雨後高掛在烏雲間的雙虹多少次了,雖然都只出現短暫的瞬間。

這一年,我跟另一位CSV志工住在一間民宿裡,民宿是一位英國女士的家,位於小鎮邊緣,還記得我剛到這裡,德國室友帶著我熟悉環境的時候開玩笑說「我們住的地方就是小鎮最後一間屋子」,其實說得真是貼切,從火車站走到我們住的地方,要將近50分鐘,這一年這樣走一下來,我的行走功力似乎又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了。這間屋子是傳統的鄉村住宅,除了有前後院,還有更寬闊的大片草地與後院相連,春夏的時候,從屋裡往後願望去的一整片綠色景緻,相當舒服怡人。主人養了兩隻小狗(兄妹),這也是我第一次跟狗狗同住,有時主人出門不在,會請我們幫忙看顧狗狗,像是倒飼料或放牠們到後院活動,或是清理牠們在屋子裡放肆的痕跡,所以,這一年除了學會跟狗狗同住共處,也莫名發展出了跟狗狗講話的能力,也算是一個意外收穫。

英國的交通費用有名的貴,不僅在倫敦這樣的大城市如此,通行全國的火車、城鎮裡的公車費用,都相當可觀,但沒有車,得仰賴大眾運輸交通的情況下,只能儘可能藉由提早購買(英國火車票是浮動票價,提早購買通常有機會買到價格便宜許多的早鳥票)、購買特定折扣卡(符合某些條件)等方式省下一些費用。但對於這一年經常在英國境內趴趴走的我來說,算一算貢獻給英國國鐵的費用還真有點驚人。2012年剛好由英國舉辦奧運,每回到倫敦,總可以在大街小巷感受到奧運的氣息,也因此,當沿著記憶軌道回溯,停格在倫敦的時候,倫敦的街景總充滿濃濃的奧運風,這是專屬於2012年的倫敦城市印象。

** 旅行成為一種日常 **

「這一年,我不是在旅行,就是在計畫旅行。」這是一句讓人又羨慕又嫉妒的話,連我自己現在讀來,都感到有一股氣從內心竄出,不過,也有一種踏實的釋然與滿足感;這一段將旅行收攏為日常的時光讓我充分體會到,當可以不疾不徐地,把自己帶出去這世界走走,讓靈魂有機會放個假,自由地去汲取養分,它被餵飽之後,就會告訴你該走的方向。

利用平時每週兩天的休假,或有時幸運遇到國定假日連成的三四天假期,足以在英國境內的大城小鎮四處旅行。多次造訪卻怎麼樣也不膩的倫敦、著名的大學城牛津和劍橋,體驗威爾斯風味的卡地夫、莎士比亞的故鄉史特拉福亞芳、彼得兔的故鄉湖區、中世紀古城約克,或更北邊的蘇格蘭等,窺探了英國各地的不同風貌。有時是一個人說走就走的單飛行程,有時是與身處英國其他城市的台灣志工相揪同行,各有各的趣味。而每服務四個月可有較多天的假期,便是安排到較遠的地方或其他歐洲國家旅行的好時機,寒冬中北歐國家的聖誕氣氛與夢幻朦朧的天光,是一輩子難忘的美好。完成11個月的志工服務後,我跟一位在我慫恿下到劍橋修習語言課程的好友,還一起到其他歐洲國家旅行,或可算是一年志工服務的畢業旅行。感謝這些在陌生異地的大小旅行,讓我有機會遭遇到未知的他人,以及未知的自己。有機會再說旅行的故事吧。

後記:回訪英國

答應將志工經驗寫下分享之際,恰巧是在回台灣四年,準備再度重訪英國進行一趟旅行的時候,生活中頓時又充滿了英國味;一邊回憶著過去的英國生活,一邊陸續接收到英國近來的不平靜(曼城、倫敦恐怖攻擊,倫敦高樓住宅大火慘劇),倒數中的英國行頓時更加五味雜陳。

在回訪英國前完成這份紀錄與分享,像是複習一樣,那些以為被忘掉的又被召喚回來;回憶以一種優雅的姿態,向我靠近,邀請我(而我也無法抗拒)一起共舞,是小步舞曲吧。曲終,雖然終於能夠放下心中那份虧欠感,但「近鄉情怯」的矛盾卻油然升起,像是要赴一位許多不見的老朋友的約那樣。

深呼吸,期待與英國,再來一個深深的擁抱。

 

出國志工

【我思我見】尼泊爾的探索故事

【我思我見】在厄瓜多亞馬遜叢林當泰山的那一個月!

【我思我見】在丹麥找到我的第二個家

──── Read More

來台志工&語言營志工

【來台志工側寫】我眼中的宏都拉斯志工:Katherine

2015年 ICYE語言營上工囉!(2/2)

2015年 ICYE語言營上工囉!(1/2)

Farewell ! ICYE 語言營

我的2015年夏天:與 ICYE語言營,來場美麗的相遇吧!

──── Read More
TAG
丹麥 來台志工 冰島 出國志工 南美洲 印尼 印度 厄瓜多 哥斯大黎加 國際志工 國際志工招募 奧地利 媒體報導 宏都拉斯 尼泊爾 德國 接待家庭 文化交流 日本 林信堅牧師 歐洲志工 比利時 法國 波蘭 獨立評論在天下 瑞典 瑞士 短期志工 紐西蘭 義大利 肯亞 芬蘭 英國 西班牙 語言營 說明會 講座 越南 長期志工
Facebook-f Instagram Youtube

ICYE Taiwan

  • 701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三段37巷7​5弄28號
  • 06-2671471
  • 06-2673203
  • 台內社字第9013751號

聯絡我們

  • 海外志工:icyetaiwan.sending@gmail.com
  • 其他業務:icyetaiw@ms1.hinet.net
  • 行銷推廣宣傳:icye.marketing@gmail.com

© 2020 ICYE Taiwan

  • 年度說明會場次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媒體迴響
    • 「非你莫屬」個人補助計畫
  • 成為國際志工
    • 6個月/12個月
      • ICYE長期志工
    • 3個月(含)以下
      • ICYE 短期志工
      • 印尼工作營
  • 接待國際志工
    • 成為工作單位
    • 成為接待家庭
    • 成為語言營志工
  • 經驗分享
    • 出國志工
    • 來台志工及語言營志工
    • 接待家庭
    • 25週年攝影展
    • 25週年特刊
  • 關於我們
    • ICYE 聯盟
    • ICYE 台灣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