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olly/2017年尼泊爾短期志工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世界遺產杜巴廣場一角)
從國中畢業開始半工半讀的日子,直到我決定去當國際志工的那一年(30歲),幾乎沒有停歇,因為個性的關係,常做出勉強自己的選擇,導致生活壓力極大,終於把自己逼到牆角了!於是我跟自己說:「到一個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的環境生存吧!」大概是命運之神的安排,就在此時看到ICYE的介紹。終於,我鼓起勇氣跟同事、老闆提出想法,需要消失一段時間去圓夢。很幸運地得到支持,至今仍充滿感謝(不然我人生肯定少上這段很特別的經歷吧!也不會好好重新審視自己到底是什麼鬼個性)。
(圖:孤兒院中最小的孩子)
尼泊爾孤兒院裡 孩子比志工快樂
我很喜歡跟孩子互動,因為他們純真,而我暫時不想當成年人,於是選擇到尼泊爾加德滿都擔任孤兒院志工。孩子們從2歲到18歲,各個生世耐人尋味,他們是一群互相扶持、無血緣的家人,沒有什麼資源,於是玩個瓶蓋都可以變團體大賽。生活很簡單,陪他們走路上學、打掃環境、讀書、準備三餐跟玩遊戲,且原本我自己想像的語言挑戰,因孩子常有國際志工陪伴,加上當地偏鄉的英語教學出奇地好,所以溝通無障礙,對我算是小遺憾,對他們卻是樂見其成的養分。後來回到台灣,時常想著孩子們因快樂而感到富有,跟他們一起扒著米飯配豆子,是很幸福的時光(因為全程三餐都吃一樣,到後來已經不會膩,只感謝上天給我溫飽)。
(圖:餐餐都是豆子配米飯)
(圖:米飯不變,豆子會換)
孩子送走凍死的狗 我在大街自拐有夠鬧
在旅程中發生的故事很多,除了當地人把世界遺產當作公園躺來躺去的文化之外,也搭上「世界五個絕不想坐的公車之一」(公車隨時要解體又超載到爆,下車後只想說:Thank God, I am alive!),以及跟不同國家的志工進行尼泊爾年輕人的休閒運動「爬山」。印象最深的是,某天清晨氣溫極低,孩子們發現門口有隻凍死的野狗,非但沒有向大人求助,而是想辦法將其抬起,一路送到河口說再見,相當勇敢。另外,我個人很鬧地在街上踩空嚴重扭傷腳踝,一跛一跛地買繃帶、求冰塊,沿路受到店家出來熱切關心,也是難得的回憶。
(圖:每日公事:陪孩子走路半小時上學)
(圖:搭乘可怕公車後爬了5小時到達的Chandragiri Hill山頂)
適時放手 才能看見眼前的擁有多麼燦爛
真正的貧困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對自己的生活一無所為。
孩子們雖然年紀小,確實貧乏,但享受當下彼此的陪伴,對生命的堅韌與熱忱,還是能從他們眼裡看見閃耀的光芒。跟他們相處著看似平凡的日子,提供我很大的空間思考與學習:懂得珍惜,也要懂得捨得才可以。不論是「捨得」過往或難忘,許多痛苦其實都是自己緊握在手裡,要放開,才能看見眼前的擁有,是多麼燦爛。這珍貴的體悟,為我的生命留下一道在黑暗中仍看得見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