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xel/2021-2022年 丹麥長期志工
照片由作者提供
丹麥,以LEGO、安徒生童話、風力發電跟維京人為名,也是一個對台灣人來說非常陌生的國家。
當大家想到北歐,一定會想到壯闊的山脈跟極地生態,挪威的峽灣高山與瑞典的廣闊山群,但是丹麥本土位在斯堪地納維雅的最南邊,全國都是平地,最高的“山”只有 170公尺…到底這個國家了不起的地方在哪裡?我在丹麥的人們身上找到了答案。
從小就一直有出國長時間旅居的夢想,對北歐更是特別的熱愛。或許是在成長中一直有機會接觸到西方文化的關係,給了我更大的勇氣去實現夢想,高中畢業後花了幾個月工作,就決定踏上夢想中的旅程。
我服務的機構是 Vandel Efterskole。Efterskole 是丹麥特有的寄宿學校系統,這裡的初等教育是0-9/10年級,畢業後學生可以直接去唸高中,或是先去念1-2年的efterskole。在那裡,學生沒有課業壓力,有一整年的時間可以培養他們有興趣的課外技能,也從住宿的環境學習與不同人居住和相處的社交能力。
和我一起工作的是一個來自德國的女生。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在英文課中當助教幫忙老師,協助學生;還有在辦公室幫忙文書作業及廚房雜物等。剩下的時間,其實我就像一個 “職業大哥哥”的那種概念在陪學生,因為他們都是15-16歲左右的青少年,跟我們的年紀其實不會差距太多。另外我也可以選一門主修課加入學生,我選擇設計,還有踢過一段時間的足球。平常除了上課時間去幫忙外,我們晚上也常常去學校跟學生老師們聊天社交,整個工作的氣氛非常輕鬆。學校附近的環境很好,我們兩個就住在校園旁步行1分鐘的獨棟房子,假日的時候自由時間也很多且不受干擾。
剛到丹麥的時候,一切的事物都很新奇有趣,每天都很興奮地去迎接新的一天,因為每天都有各種精彩的事物與工作。丹麥的ICYE也會定期舉辦訓練營,讓外國志工跟當地要出國的丹麥志工混合在一起互相交流,幫我們準備文化課程跟心理建設。我記得第一次期初營的時候,第二天下午來了40幾個丹麥志工。一句丹麥文都不會講的我,其實當時有點緊張且焦慮。因為當時我們外國志工只有5人,我又非常想融入那些丹麥人的對話。但又怕即使我講英文,他們還是會很快的跳回丹麥文。後來到了第三天,我不斷地提醒自己我來到這裡的目的。於是我決定鼓起勇氣,直接接近他們並介紹我自己。我發現這其實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簡單很多,也因為這樣,我在第二個禮拜就建立了人際網絡,交到了一些朋友。
跟學生們互動也很有趣。我跟學生們培養了很好的感情,有時候我甚至感覺我更像學生的一部分。他們對我很好奇,常常問我為什麼來丹麥或關於台灣的問題。讓我最感動的是,過了幾個月後,他們開始對待我像他們的朋友一樣,甚至會跟我分享心情。或者是在我20歲生日的時侯跑來祝我生日快樂。這些舉動都讓我覺得很快樂,因為我知道我成功了。我發現丹麥人是如此的好奇,開放且熱情。在丹麥我們有一個單字叫“fællesskab”意思是一群人在一起做某件事,或是什麼都不做的那種感覺,我覺得那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單字。
或許是因為這些經驗與人的關係,讓我更渴望融入當地的文化,我慢慢的學會了如何跟陌生人互動,我也下定決心要把丹麥文學好。我學會抓緊每一個可以認識當地人的機會,甚至常常在路邊找人講話,一聊就是聊上了幾個小時。交朋友順便練習丹麥文。後來我也順利的上完語言學校的所有的學程和通過考試,在口試還以最高分12分通過,這是我一年前從來沒有預料過的!
在當志工的期間,我也因為我的身份關係被邀請去做一些有趣的事。例如我們的校長就邀請我去當地扶輪社做一個culture meeting的分享給老人聽。附近城市Vejle的Rødkilde高中也邀請我去歷史課介紹台灣。還有最好笑的一次是,丹麥的efterskole委員會選擇我們學校來拍宣傳影片,結果邀請我一起入鏡喬裝學生,因為我們的學生太種族單一了,剛好我是華人 LOL
這一年在這裡很值得,雖然我也隨著時間經歷了不少心情雲霄飛車。例如當我看到學生們的生活,我會感覺自己沒有體驗過,覺得很可惜。我也時常感到寂寞,因為都是自己一個人,我們住的比較偏遠,交通不方便,我也沒有太多機會可以遇到與我同年紀的年輕人。不過我也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相處,開始培養去跑步健身的習慣。雖然說是去服務,但我覺得我跟Vandel的學生們一樣都在學習並成長。
在丹麥這段時間,我想我一直是用一種心態在過每一天的,YOLO-You only live once,我時常想著,現在這段時間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只要有能力,我一定會去嘗試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不要想多,因為我們只活一次而已。因為這裡的人們,我愛上了這個國家,這片土地,與他古老的歷史與文化。這是一群好奇,開放,自由且不拘束,卻還能在制度與效率下運作且互相尊重的人們,我對他們感到敬畏與驕傲。
要我用一篇文章描述我眼中的丹麥其實是很難的。因為或許我已經成為丹麥的一部分,丹麥也成為了我的一部分。但肯定的是,我找到了我未來的方向。我在志工計畫結束後又在丹麥多待了半年去讀寄宿學校,所以這篇文章有點遲。但是我希望它能帶給你們一點勇氣與希望,去尋找自己未被發現的那一部分。